樱桃视频官方网站在线打开


作曲系
  
作曲系
     News

2019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 《丝路•思路》系列学术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4/2 15:46:00   


“春潮带雨晚来急”,一场绵绵细雨后,带来的是春光甚好,百花万物渐渐苏醒。然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3月28日上午在我校梧桐楼三楼举行的“丝路•思路——关于中央音乐学院《丝绸之路》管弦乐系列作品之概述”。由中央音乐学院贾国平教授、向民教授、郝维亚教授和李滨扬教授四位优秀的作曲家为我系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 “自然是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主题” ——贾国平教授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并兼任作曲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贾国平教授作为首讲嘉宾。讲座以《聆听自然之天籁》为主题,针对专业音乐创作和委约作品——《聆籁》阐述了自己对创作的思考与体验,并给予在座学生以中肯的建议。这部作品借“听泉、听雨、听风与听雪”四个部分来展现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并通过交响乐队的声响来刻画四季流转中变化不断的园林景观,并借此表现其特有的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意境之美。贾国平教授同时引申出其作品《北国风光》,为在座师生阐明“自然是音乐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主题”, “艺术高于自然”的中国美学思想。 “向中国传统音乐致敬” ——向民教授 第二场讲座,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博士向民教授主讲。向民教授通过对“丝绸之路创作计划”而作的委约作品——《丝韵》(板胡协奏曲),为我系师生进行讲解。关于选择板胡的原因,向民教授谈到,民乐创作潜力大,演奏和创作的共生性强。这首作品第一个特点是传统的语汇多,希望作品能够引领更多演奏家,让演奏家更容易接受。作品的出发点则是向中国音乐传统致敬。素材方面第一是运用了河南一带的音调,二是运用了云南拉布族的音调,并融合了地域等更多的因素。我们作为中国作曲家,同时应该缩小与西方音乐的鸿沟。向民教授选择了选择实用性高的二部性结构,叠加和声音乐素材与西方音乐相融合,印证了“向中国传统音乐致敬”这一不变的理念。 “与西方音乐比的是韵味” ——郝维亚教授 第三场讲座,由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的郝维亚教授主讲。《万里行》(传统笙与乐队协奏曲)是郝维亚教授针对“丝绸之路创作计划”而创作的委约作品,这部作品以只身跋涉千里,沿着唐僧取经的足迹所作之书《万里无云》为灵感,以丝绸之路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汉化的过程为题材,并融入自己的理解所创作的。之所以会选择“笙”,是由于在佛教音乐中,笙、管、笛是最常见到的三种乐器,其中,笙这一传统乐器具有的独特的气质,更能展现佛教音乐独特的魅力。在整首协奏曲中,钟声作为标志性音响,也呼应了中国佛家音乐的特色,同时作为信号点。在和声上不完全回避调性,有明确的旋律片段。在民乐演奏家演奏过程当中,“长音”的演奏,可作为演奏家根据个人技艺和个人审美,进行自我丰富。郝维亚教授说道,民乐更多的是讲究其独特的韵味,这是西方音乐中没有的。 “徜徉神秘楼兰古城” ——李滨扬教授 第四场讲座由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外籍教授的李滨扬主讲。李滨扬教授重归调性领域创作了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的《空中花园》,该作品由明确调性的主题旋律之间以五度音程框架,阿拉伯木卡姆与和声大小调融合,级进为主环绕性简短音型的呼应以及动机式模进发展这些内在的联系统一,撑起了整曲的结构框架;把突出各乐器最佳音区和多彩音色及音响融合的传统配器思路与为凸显竹笛音色而减薄的乐队织体结合,并融进音响音乐和多变节拍等现代手段,使整体的音乐走向清晰,音色音响变而不杂乱,整而不呆板。 作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老一辈专家教授辛勤耕耘的积淀,如今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土地上“再出发”,为挖掘和培养创作人才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讲座,各位教授用自己用深入浅出,栩栩如生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为何要学“有”,如何要以“无”的艺术形态去用之。 本场讲座不但气氛轻松、幽默,还常常引人思考;不但引起接受多年西方音乐教育的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所之表现产生出更加浓厚的兴趣,还开阔了在具体音乐创作中的观察视角和创作方式。在轻松笑语中,在场师生收获良多。 撰稿:付瑶 2019.3.28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