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视频官方网站在线打开

  • 院长信箱
  •     |    
  •     |    
樱桃视频官方网站在线打开

作曲系举办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6/29 16:52:00   


初夏之际,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迎来了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作为作曲系2018上半年的大型系列学术活动,这场为期近一个月的活动聚焦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及本院的众多作曲家、单簧管教育家、以及海内外的著名演奏家和团体,吸引了师生及各界学者的广泛参与。 此次的系列学术活动由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开幕式暨新闻发布会、六场音乐会、四场讲座以及为期两天的独奏、重奏组获奖作品决赛音乐会暨颁奖典礼四个部分构成。 幕启 2018年6月13日,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开幕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四川音乐学院院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本届赛事组委会主席林戈尔教授,天津音乐学院院长、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徐昌俊教授,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文峰教授等院领导,四川音乐学院黄虎威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贾国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叶国辉教授、四川音乐学院宋名筑教授、四川音乐学院杨晓忠教授、武汉音乐学院赵曦教授等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四川音乐学院向振龙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范磊教授、上海音乐学院赵曾茂教授等单簧管教育家,以及我院陈熹教授,郑玉章教授,姚春城教授、郭元教授、高畅教授等出席了此次开幕式暨新闻发布会。 林院长在致辞中提到:“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是四川音乐学院与在座的各兄弟院校共同献给我们作曲领域和单簧管领域的重大盛宴。通过一系列的音乐会、学术讲座、大师课等,为我们的作曲家、学生提供给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并且有助于推动当代作曲技术教学和单簧管理论与表演教学。将我们的学术成果转化为城市音乐事业发展的力量,进而为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音乐作品,打造‘一流教育合作、一流演绎展示、一流赛事举办’这样一个‘三一流’的音乐之都。” 徐昌俊院长在致辞中提到,在黄虎威等作曲界老前辈的带领下,四川已成为盛产作曲家的天府之国,他为学院的作曲教育成果向领导们和师生们表示祝贺。作为这次比赛的评委会主席,他与各评委本着认真负责、公正严明的原则匿名评选出了本次比赛的初评结果;在之后的决赛中,他将继续一丝不苟地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接下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杨晓忠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贾国平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叶国辉教授分别发言并预祝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 妙音 这场为期近一个月的学术活动囊括了六场极具特色的当代作品音乐会,分别由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卢森堡室内乐团及莫斯科现代音乐乐团等优秀的海外演奏团体呈现。 2018年5月18日下午15:00,ISCM成都分会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音乐会(成都站)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的四位演奏家——江川良子(Ryoko Egawa)、竹田歌穗(Kaho Takeda)、都筑惇(Jun Tsuzuki)和田中拓也(Takuya Tanaka)为大家带来了日本作曲家可知奈尾子(Naoko Kachi)的《日本鹤》(Sarurunkamui)、杨新民教授的《水母》、郭元教授的《创造太阳鸟的眼》、美国作曲家迈克•托克(Michael Torke)的《五月》(May)、以及杨晓忠教授的《移动的背景》等五首当代萨克斯管作品。演奏家们以精湛的吹奏技术、默契的演奏配合以及亲和的悉心讲解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完美的演出,搭建起演奏家与作曲家、演奏家与演奏家、演奏家与作曲学子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ISCM成都分会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音乐会(北京站)于2018年5月18日下午14:00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再次上演。作为2018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世界新音乐节暨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其中一场音乐会,ISCM成都分会东京萨克斯管四重奏音乐会也为京城的业界人士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听觉盛宴。 卢森堡室内乐团成立于1985年,在卢森堡音乐界享有超过30年的斐然声誉。他们的川音之行为观众们带来了“卢森堡室内乐团音乐会”及“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作品视奏音乐会”两场演出。2018年5月26日晚19:30分,“卢森堡室内乐团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小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上演了20世纪以来的六首当代作品,分别是马塞尔•路特(Marcel Reuter)为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低吟(…石上之憩…)》、马库斯•布鲁尼曼(Markus Bronnimann)自编、自导、自演的长笛独奏《Nomos》、德彪西的《第一单簧管狂想曲》、亚历山大•维拉纽瓦(Alexander J.Villanueva)为短笛、低音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重奏《第四次心跳》、乔治•克拉姆为小提琴、中音长笛、单簧管和钢琴而作的四重奏《秋天的十一个回声》和拉威尔的《a小调三重奏》;5月27日下午14:30,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作品视奏音乐会拉开帷幕。演奏家们分别演奏了周姝的《飞火》、于璇的《刺》、黄晨旭的《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刘睿昕的《君问归期》、王尉的《幻火》和王艺钦的《鲁智深》等六部作品。每首作品视奏完毕后,演奏家们对作品提出了建议,在场的老师也对作品进行点评。老师、演奏家、学生之间三位一体的对话交流让“教学相长”的模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莫斯科现代音乐乐团是目前俄罗斯境内最为前沿的现代乐团,由多位现代音乐大师担任驻团艺术家。他们于5月27日晚19:30在四川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举行了“莫斯科当代乐团音乐会”,上演了贾斯汀娜•瑞贝克特(Justina Repeckaite)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小提琴及大提琴而作的《Tappieserie》、帕威尔•卡曼诺夫(Pavel Karmanov)为长笛、大提琴及钢琴而作的《给自己的礼物》、阿历克斯•斯索夫(Alexei Sysoev)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大提琴及电弓而作的《Beta Taurids》、大卫•朗(David Lang)为长笛、单簧管、钢琴、小提琴及大提琴而作的《甜蜜的空气》、薇拉•伊万诺娃(Vera Ivanova)为低音单簧管及电子音乐而作的《带静电的鲸鱼》,以及凯佳•撒瑞阿霍(Kaija Saariaho)为长笛、大提琴及钢琴而作的《Cendres》等六首作品;又于5月28日晚19:30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上演了“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敖翔副教授创作的大提琴独奏《八》、毛竹副教授为小提琴,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居里寺的红》、方芳为低音长笛而作的独奏《梦》、施子伟教授为长笛与钢琴而作的《风•马》、郭元教授为小提琴而作的独奏《被拉伸的歌》,以及刘奇琦为四件乐器而作的《未央》等我院作曲系教师的六部作品。 新知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音乐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就是这栋建筑的砖瓦。从作曲大师们的学术讲座中,我们可以洞悉他们的理念和技法,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新的视角看待当代音乐的创作。本次学术活动的四场学术讲座分别由贾国平教授、叶国辉教授和陶纯孝教授从音乐创作、单簧管演奏等角度展开。 中央音乐学院的贾国平教授于2018年6月14日上午带来了题为“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的开拓与创新”的讲座。本场讲座共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为“基于历史意识与传统领悟的当代写作”,第二个主题为“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的开拓与创新”。在第一个主题中,贾国平教授通过列举《流水》《十面埋伏》等传统曲谱,以及马思聪的《绥远组曲-No.2思乡曲》、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陈其钢的《逝去的时光》、罗忠镕的《琴韵》周龙的《唐诗四首》、徐振民的《枫桥夜泊》、谭盾的《道极》等当代作品,意在说明当代作曲家是如何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新音乐创作中的;在第二个主题“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的开拓与创新”中,贾国平教授围绕作曲家在创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如何展开对“传统”的思考,如何创新,如何明确定位并实现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等问题列举案例并进行分析。贾国平教授又于6月15日下午展开了以“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拓展途径之三——中国传统器乐与管弦乐队的结合”为题的第二场讲座。作曲家以他为笙、琵琶、古筝与室内乐而作的《时空的涟漪》、为古筝、笙与管弦乐队而作的《万壑松风》、为琵琶与管弦乐队而作的《风越苍茫》和使用了日本乐器的室内乐作品《Diaspora》等四部作品为例,在长达110分钟的讲座中通过音响、视频、谱例、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中国传统乐器是如何与管弦乐队完美融合的。 上海音乐学院的叶国辉教授于6月14日下午展开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灵感•作曲技术——作曲家叶国辉谈音乐创作”的讲解。讲座中,叶教授主要从“作曲灵感”和“作曲技术”两个方面讲述其作品《唐朝传来的音乐》的创作过程。他谈到,这部为亚洲乐器群、人声、管风琴与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作品是对唐朝音乐历史的回眸与重温。他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唐朝音乐“活化石”——《酒胡子》的比较与研究中获得灵感,从而用现代大型混编交响乐队去再现唐朝的场景,并采用齐奏的方式将音乐中的东方性精确记录下来,尽最大程度地模拟、还原出唐朝音乐那富于历史沧桑感的音响形态。 中央音乐学院陶纯孝教授在6月15日上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单簧管演奏技巧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的讲座。陶教授先后向听众介绍了德国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尤克•维德曼(Jörg Widmann)创作的《幻想曲》、袁威改编的单簧管独奏《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作品。陶教授认为,作曲家在创作单簧管新作品的过程中还应该拓宽思路,扎根于传统文化土壤的同时不断提高写作技术,挖掘单簧管丰富的演奏技法,这样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角逐 随着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独奏(协奏)组和重奏组这两场决赛音乐会暨颁奖典礼的举办将此次学术活动推向了高潮。两场音乐会邀请到了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的优秀单簧管演奏家进行演绎,他们精彩的演奏也为作品的呈现增色不少。 2018年6月13日晚19:30,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独奏(协奏)组决赛音乐会暨颁奖典礼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通过激励的角逐,最终,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教师张志亮的《秋夕》摘得桂冠;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博士沈逸文的《单簧管协奏曲》获得二等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邱阳的《单簧管狂想曲》获得三等奖;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文子洋的《望川2》获得四等奖;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方芳的《梦》获得五等奖;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李玥锦的《悠鸣》获得优秀奖。 2018年6月14日晚19:30,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重奏组决赛音乐会暨颁奖典礼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整场音乐会通过二重奏、四重奏和六重奏等多样的形式,为听众们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视听享受。最终,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周姝的《大漠谣》获得一等奖;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郭龙教授的《杜甫<绝句>诗意》获得二等奖;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生周茵笛的《BUYU》获得三等奖;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刘奇琦的《戏曲二折》获得四等奖;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郝宇锴的《明&暗》获得五等奖;中央音乐学院学生文子洋的《深息极响》获得优秀奖。 2018•首届中国(成都)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系列学术活动落下帷幕。从5月18日至6月15日,这场为期近一个月的大型系列学术活动为作曲家、作曲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推动了当代作曲教学。从这些新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对文化的包容性、其创作理念的前瞻性、写作手法的技术含量以及对乐器演奏技巧的开发所具有的水准,展示出他们在创作中的宏观眼光和把控细节的能力;单簧管中国风格作品比赛也对中国单簧管音乐的创作、中国风格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中国新音乐领域产生出积极的意义与作用;而以比赛为基础延伸出的系列学术活动,包括音乐会与讲座等,更为各院校、各专业师生搭建起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寻求共鸣,携手共进,相信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所举办的这次大型系列学术活动能成为激励师生们不断创作的正能量,在今后的学术活动中能有更多的佳作不断涌现。

相关链接

国内音乐院校
教育相关网站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