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视频官方网站在线打开


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孙国忠教授“音乐文论写作”系列讲座之二(音乐学系第59期讲座)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2 17:08:00   


2019年11月29日下午2:30-5:00,上海音乐学院孙国忠教授在梧桐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关于“音乐文论写作”系列讲座之二,就《音乐评论的态度和策略》一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孙国忠教授对音乐评论的定位问题进行阐述。他指出,总的来看音乐论说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音乐学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写作,包括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及学术性深度书评。而“关于音乐的思考,认知及论说还可以用非学术性写作的方式来呈现。”因此,另一方面是非学术性的“音乐论说文本”,包括乐评、音乐导赏、音乐会节目单、音乐随笔。孙教授建议在座学生多多尝试非学术性文本的写作,以避免写作学术性文本时过于程式化的问题,而非学术性写作中语言的丰富性对学术性写作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音乐在朝向公众发展,我们不能不去看见,我们需要介入音乐生活化的进程中……” 孙教授认为,当下Public Musicology(公众音乐学)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写作志趣。虽然该说法并未得到普及,但它的出现意味着将“非学术性的内容整合于更大的音乐学术语境和视野中”,以此削化了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边界,使二者融合。 孙教授为阐明“乐评”的概念问题,对音乐批评(Music Criticism)、音乐评论(Music Review)及其他评论三者进行讲解。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音乐批评,从学术角度来看其包含两个层面:一是Academic Criticism(学院批评/学术批评),是一种学术研究当中的特殊表达,以批评的视角来探讨某些专门的话题,深度解读话题所涉的相关学术问题,解释某问题的价值;二是Journalistic criticism(报刊性的评论),这种评论性文体与乐评基本相似。 孙教授进一步指出“乐评”所涉范围包括音乐会、歌剧、综合演出、新作品首演、特殊性音乐活动和音乐事件·音乐现象。关于乐评的写作还需要对四个方面进行考究,即乐评的载体、乐评的文体、乐评的目的和乐评的读者。 针对乐评者需要关注的四个方面,孙教授以乐评者的实际经验出发,为现场师生分析其人在乐评写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所涉乐评包括《色彩缤纷乐逍遥——评上海夏季音乐节BBC交响乐团访沪音乐会》《大师与经典——评拉特尔与伦敦交响乐团访沪音乐会》《再听“琉森之声”:名曲与新星》《交响乐的辉煌: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音乐会》《一场暌违已久的重逢——评音乐演诵剧场<抒情诗的呼吸>》《程派经典与表演实践——张火丁沪上演出<锁麟囊>观后》《史依弘的<新龙门客栈>能成为海派新经典吗?关键看这两点》《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众人谈》。 讲座尾声,孙教授分享他的写作体会时说道:“首先要大胆实践,在学术研究同时,要关注社会音乐活动,要动笔,这是学术音乐研究的扩展。写乐评不影响写学术论文,反而乐评的表述会渗透到学术写作中。其次,乐评不必要面面俱到,抓住音乐现象、音乐演出中最感兴趣的几个点,写成一篇文章。最后,写乐评要具有可读性,并保证一定学术含量。”同时,他对在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他认为:“不同专业的音乐学系同学之间要互相了解,对自己所在学科发展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还需要对其他学科有一定了解。” 最后,孙教授热心地解答了在座同学的问题,反响热烈。 杨晓教授在聆听讲座后,以“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来总结孙教授作为乐评人所具备的素养和风度,这是在场每一位师生都值得学习、效仿、培养并实践下去的目标。杨晓琴教授最后总结了孙教授发言,并以跨学科为话题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在座音乐学系同学能够有所启发,全面发展。 审 稿:包德述 摄 影:邹雨含 上 传:李 雪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zhen):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四川音乐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2013